男友最近喜欢看心动的信号 为什么都爱围观别人家的恋爱?
昨晚,《心动的信号》第二季最新一期在腾讯视频更新,该综艺是一档以韩国《Heart Signal》为原型的都市男女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节目。
《心动的信号》第一季播放量突破8亿次,多次登顶微博话题榜单榜首。第二季开播以来同样吸引了大波粉丝,纷纷锁定了“氧气CP”、“气泡水CP”、“天意CP”。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何明明是别人家的恋爱,观众却乐此不疲地沉迷于被撒狗粮?
围观时代下的真人秀
观察类的慢综艺占据上风
今天的人们开始向往慢节奏、慢生活,而这种期待会反映到收看电视综艺观众的审美取向上。面对生活压力,作为综艺节目的主流收视人群 ,大部分的年轻职场人士希望放慢脚步,去感受最为真实的生活。因此,在综艺节目的追求上,希望能逃离都市的喧嚣 ,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于是有了《中餐厅》、《向往的生活》这类慢综艺的诞生。
慢综艺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用一种无任务的节目模式尽可能地去体现“真人秀”中“真”的本质。这里的“真”表现在两方面,既是节目理念追求的回归本真,又是参与嘉宾所表现的行为之真。在《心动的信号》中,八位素人男女除了偶尔需要完成一些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小任务以外,其他的交往基本上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再加之都是素人嘉宾,让节目的“真”离观众更近一步。
二是用固定MC的符号化建构再现现实图景。在《心动的信号》中,八位素人男女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观众总能找到一些代入感。
三是用“人情”化的展现迎合观众的需求,在小屋中素人嘉宾面临的与同性和异性的交往问题,同样也是观众在生活过程中必定会遇见的问题。中间存在着许多复杂的“人情”之道,而素人嘉宾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引发大家的热议。
《心动的信号》不仅是一档慢综艺,更是一档恋爱观察类的慢综艺。与《非诚勿扰》等“快速选择”的婚恋节目相比,这类恋爱观察类综艺着重体现恋爱的过程,重视打造一种“沉浸式的剧情铺展”让观众在不知不觉融入到节目的剧情之中,与节目中的素人一起体会爱情的追寻和抉择。
《心动的信号》中存在两种场景——四对素人男女在同一个小屋中的日常交往场景,和演播室中的明星嘉宾与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心动侦探团对这四对素人观察的场景。无论是哪种场景,重点在于“观察”。这种“观察”不仅仅是指观众对节目中的四对素人男女的观察,同样包含了嘉宾们在演播室对这四对素人男女的观察以及观众对演播室嘉宾的观察。
在《心动的信号》节目中,观众一边能够观看八位素人在交往互动过程中火花的碰撞,一边观看演播室中明星们的评论甚至由一些情节所带来的有感而发。
比如在上一期的《心动的信号》中,杨丞琳针对男二看见女一和男三一起吃面而吃醋发表感慨,透露自己和李荣浩之间没有过因为类似事情而争吵的情况。首先吃醋是情侣间常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场景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其次杨丞琳作为明星透露自己的情感方面的小隐私,又能极大程度满足吃瓜群众的八卦心理。
被围观的素人们迫不及待地自我呈现,同时恋爱观察员们的积极同步解说,这让观众的围观变得更加坦然。他们鼓励观众观看、评价、讨论、猜测,甚至主动参与推动新的剧情,以证明“围观”这件事情本身的正当性,并帮助把它塑造成一种值得更多公众共同参与的娱乐消费形式。
在“私人领域”公共化的当下,《向往的生活》、《拜托了冰箱》、《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综艺通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掀开明星的后台生活的一帘。就像《拜托了冰箱》,从冰箱这种比较私人的物品入手,通过打开不同明星的冰箱,观察冰箱里面的物品,由物及人,聊明星的人生经历。
而《心动的信号》本身作为一个恋爱类观察节目,男女之间的交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私密的事情,而作为明星观察团中的明星,也会被这些场景触动而爆料一些自己类似的情感经历。因此,观众在这里相当于处在一个上帝视角,一方面围观素人嘉宾之间的交往互动,一方面又在围观坐在观察室中的明星观察员的表演。
反转与矛盾
放大细节下的素人版偶像剧
一个好的综艺少不了后期的参与。比如《拜托了冰箱》的“后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后期。“后期”是后期制作的简称,是指在拍摄之后将一些片段镜头剪辑到一起,适当加上一些特效的工作人员。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指出,我们进入了“世界图像时代”,他认为“从本质上看来,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而如今的综艺节目其实正是一些后期剪辑制作后的成果。
在《心动的信号》中,八位素人男女之间互动的细节被放大。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中,厨房成为矛盾的中心——谁和谁一起做饭、饭桌上的互动、吃饭时座位的选择都成为镜头关注的重点。通过后期的剪辑,可以让一些矛盾放大。
比如在新一季的《心动的信号》中,男二和男三共同追求女一,在节目中给了许多男二与男三争锋相对的镜头,于是有了“动物园好玩吗?”、“泡面好吃吗”、“她不会喝酒”、“不,她可以喝气泡酒”这一系列的似乎只有偶像剧中才会出现的名场面。
“两男追求一女”或者“两女追求一男”的三角关系常常是偶像剧中惯用的模版,有矛盾冲突才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样在恋爱真人秀中,也需要一些矛盾和冲突来推动素人男女之间关系的发展。
但是这样看似非常套路化的偶像剧情节,却仍然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很大一部分与嘉宾的素人身份有关,一方面这与观众对全明星真人秀产生审美疲劳有关,另一方面素人的真人秀可以从内心深处引起观众共鸣。
观众可以通过这种“镜子式”的节目感受男女之间情愫萌芽之处的那份心动。正是因为他们的素人身份,给观众更加强烈的真实感.观众们看着他们之间的“虐与甜”,仿佛是自己在亲历这样的酸甜苦辣。
真人秀来自于生活,素人更是来自于生活,因此,素人真人秀能更好地反映生活。在《心动的信号》中,“心动小屋”就是一个处处体现生活气息的理想的居住环境,其一是让素人嘉宾纯粹自然地融入节目,其二是弱化观众观看节目时的隔膜感,其三是用这样理想的房子能够让男女之间的这份心动更加美好。
在这个小屋之中,通过播放8位男女之间相处的日常生活——有心动、有温情、有争执、也有心机。其实也就是折射青年男女之间相处的平常细节,引发观众对爱情的思考。同时由于这八位素人男女之间的人际关系、感情发展的强烈不确定性和戏剧性,他们之间情感的发展也成为了观众特别关注的地方。
“CP文化“的应运而生
用理想爱情的图景填补感情漏洞
在上一季《心动的信号》中,形成了“西红柿CP”、“天选CP”这些组合。而这一季的《心动的信号》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氧气CP”、“天意CP”、“气泡水CP”的粉丝团。
作为近年的网络热词之一,CP出现的花样层出不穷,“荧幕CP”、“国民CP”等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简单来说,CP泛指一切人物配对关系。最早的CP可以追溯到当时胡歌与霍建华的“是胡不是霍”CP组合。
2015年是CP文化在国内大爆发的一年。随着恋爱真人秀《我们相爱吧》和电视剧《琅琊榜》的播出,CP话题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综艺节目和影视剧纷纷试水“CP模式“,打造一对对CP进行捆绑营销,为节目宣传造势,“CP经济“应运而生。
无论是《心动的信号》还是最早的《我们相爱吧》等综艺,都是在节目中树立一对对“假想CP“。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里,爱情是隐晦、庄重的,“假想CP”真人秀节目颠覆、重构了恋爱观——爱情是可以被围观、表演和生产的。在《心动的信号》中坐在观察室的恋爱侦探团们,其实是以一种KOL的姿态来鼓励大家一起去围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情感生活越来越复杂,婚恋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多样化,再加上高强度的生活节奏使得当代人独处时间长,许多人表示更愿意一个人生活,“单身狗”也正在成为一个社会符号。
这类恋爱观察类综艺的出现,给了年轻人通过围观闻一闻恋爱酸臭味的机会,通过锁定CP来填补了其感情漏洞。CP文化营造了一种浪漫欢快的爱情文化,为大众建构了一副理想爱情的图景,节目建构来一个亦真亦假的爱情世界,浪漫爱情剧的叙事,同时又带有一些现实世界爱情的写实;嘉宾在真情流露和演戏之间的真假界限极其模糊;而观众同时也通过围观别人的爱情以此来投放自己的感情,享受虚拟的快感和自我满足。
CP文化的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理想浪漫爱情的向往。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认为:“消费社会的生活越来越具有符号化的特征,人们不再是单纯地对商品的消费,更多地是对商品所赋予的符号价值的消费,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
观众们锁定了“天意CP”、“气泡水CP”等男女CP,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浪漫的理想化的爱情。即使观众明知CP组合之间的情感是虚假的,人们还是喜爱CP组合,是因为他们将其作为美好的爱情的投射。来慰藉现实中求而不得的落差。
另一方面,“CP文化“带有很大的娱乐色彩,媒介的娱乐化倾向客观上有利于“CP文化”的传播。媒体对“CP文化”的传播,虽然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但根本上还是为了追求市场经济利益。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不可避免地选择一些快感刺激的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恋爱观察类综艺作为一个综艺的升级版出现,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快节奏的当下,人们懒得去体验爱情、懒得去评论,于是就有了观察类综艺让我们与嗅一嗅恋爱的酸臭味,去听一听kol的评论。虽然作者鼓励大家多去自己亲身体验,但不可否认这类节目还是蛮有趣的。这样的酸臭味还是挺好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