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彬州:“4+2”模式引领产业多元发展
央广网西安11月25日消息(记者王祎萍 通讯员连晓 安明军)近年来,陕西咸阳彬州市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产业与生态共赢之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发展优势,趟出以彬州苹果为主导,彬州梨为特色,菊花、花椒、烤烟等一体多元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群众致富。
(资料图片)
据介绍,彬州市以建设万亩“吨良田”、万亩有机苹果、万亩彬州梨、万亩中药材基地“四个万亩”为重点,着力打造北极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豳风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两个园区”,产业布局初具规模,长中短产业互补增长,产供销一体化迅速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收益、群众致富、企业增收的“四方共赢”目标,使彬州全市产业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种植规模化,不断发展壮大绿色“优、特”产业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陕西省彬州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苹果作为主导产业,在加大老果园改造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建果园面积,助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脱贫攻坚以来,彬州全市新建“一村一园”9700亩,苹果面积始终保持在32万亩以上,产值约21亿元以上。品种从最初的红富士、秦冠,发展到秦脆、密脆、瑞阳、瑞雪等多个品种。此外,彬州当地积极推广果树矮化密植型栽植模式,推行机械化、智能化管理作务技术,实现产量和品质双提升,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和千亩现代中医苹果示范园成效初显,果质、果品、果型深受市场青睐。
依托13.9亿元的彬州梨品牌价值,彬州当地实施“万亩彬州梨”振兴工程,引进玉露香、新梨七号、雪青等新优梨品种,在泾河川道建成2.5万亩彬州梨基地,注册彬州梨区域公共品牌,以“梨”为主题开发“彬梨宝宝”等文创产品,不断扩大彬州梨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附加值,重振彬州梨产业,擦亮彬州梨名片,让彬州梨声名鹊起,蓬勃发展。
经营多元化,不断降低投资难度和经营风险
彬州市坚持“引进一批、壮大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吸引各类企业、产业大户、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农业领域,发展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彬州全市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3家,家庭农场108家,龙头企业9家,村集体经济联合社156个。通过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让群众、村集体不但有保底收入、务工收入、机械收入,还有占股分红、自主经营收入等。随着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其他补链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
金丝菊、香菊等优质品种菊花种植面积5800亩,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冷凉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年产值在3480万元以上;烤烟种植1700亩,花椒种植5100亩,年收入达2600万元以上等。这些补链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产业振兴和群众致富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管理精细化,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彬州市每年列支2000万元,用于果树苗木培育、高标准果园建设、机械购置、果园保险等补助;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立2个果业综合试验站、3个品种试验站,为每个试验站补助100万元,引进、试验、示范、研发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管理、新生物肥料、循环果业等果业生产方面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成立9个托管中心,整合农机和机手资源,与托管中心或农机服务站筹建联合社,做强果园托管和大田托管两个重点领域社会化服务。
目前,当地3个镇50个村实现整村推进全领域农机托管服务,让劳动力短缺,果园管理标准不高等问题迎刃而解。技术赋能当地果业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正在不断提升当地农副产品产品附加值。
销售网络化,不断发挥农产品销售“雁阵效应”
为全力构建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彬州市将电商发展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人才培训体系项目建设,推行“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创业带头人+农户”“快递+企业+红色跑腿员+合作社+便利店”等新模式,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目前,彬州全市建成西北电商孵化园、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快递共仓共配中心等平台,发展电商市场主体2632家,建成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90个,村播基地12个,开通“三农”主题短视频账号110余个,吸引返乡青年回乡创业23人。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62家,主要销售彬州苹果、梨、御面、菊花、小杂粮等彬州农特产品。
今年以来,电商带动彬州当地1.62万余人就业,电商交易额达12.7亿元,真正实现了把农产品价值更多的留在农村、留给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