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同心共济抗疫情 全力以赴保民生
当前,陕西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记者采访时看到,在社区、医院、学校、商超、“两站一场”……处处都有为抗击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而默默奉献的身影。全省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心共济、全力以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落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扎实做好保供稳产各项工作,切实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守一线,为群众暖心服务
(资料图)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主战场。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社区群众基本生活至关重要。11月25日10时,家住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兴隆园社区兴隆园一区的赵得英老人提着在临时物资保障点购买的白菜、橘子、粉蒸肉等物资,高兴地说:“一下楼就能买到价格合适的蔬菜水果,这下我和老伴儿能安心待在家中了,也算是为抗疫作出了贡献。”
赵得英老人的经历离不开兴隆园社区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全力保障居民物资供应,为特殊群体送去关爱等一系列抗疫举措。“今天早上,社区发动的88名志愿者已经上岗,他们活跃在各个核酸检测点,义务进行扫码、维持秩序等工作,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兴隆园社区党委书记施雯说,“昨晚开始,我们就与各小区物业一起,协调附近的果蔬商家,开展果蔬采购、打包、分拣和搬运、搭建临时物资保障点等工作,全力保障居民的‘菜篮子’。”
记者在临时物资保障点看到,蔬菜水果,肉食类半成品,大米、馒头、面条等主食摆放整齐、种类繁多,社区居民在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有序进行采购。
“目前,我们社区有7户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居民,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实时了解他们的情绪、体温状况,确保他们身心健康。”施雯说。
坚守在抗疫一线的还有全省公安系统的工作人员。初冬深夜的陕北高原,寒风凛冽刺骨。11月25日晚,在榆林市榆林大道民警执勤点,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民警钟亮和同事们依然坚守着。“作为一名交警,每一个执勤点都是我们守护的重要阵地,每一次排查都是我们为抗击疫情作出的努力。虽然工作量大,条件艰苦,但只要能保障群众安全,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钟亮说。
一辆警车,几名穿着防护服的民警,就是抗疫一线一座坚实的“堡垒”。连日来,面对新一轮疫情,榆林市公安局全体民警辅警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平凡坚守和热心服务尽显责任与担当。
“我心绞痛,喘不上来气……”11月17日20时许,正在榆阳区小壕兔镇疫情防控点执勤的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赵录江接到了某企业一名工作人员的求助。
病人情况危急,急需就医,而小壕兔镇距城区医院路途较远。赵录江急忙联系急救中心,请求120救护车在榆林北高速出口等待。另一边,执勤民警迅速驾车运送病人,两边接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将病人送到高速出口,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全力以赴,保群众健康安全
“您好。我们这里是西安市第四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卡。我先给您测体温、血压、脉搏,并且需要对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1月23日上午,记者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大差市院区)发热门诊外看到,因疫情防控需要,医院专门为“黄码人员”等待核酸检测准备了临时简易房,外墙贴着黄码查核酸流程、发热门诊就诊规定、医院投诉电话等。发热门诊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在候诊区接诊患者,流调结束后将患者送入诊室。诊室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医患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二级防护,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流行病学史,根据病情给予检查及治疗。患者就诊全程包括:缴费、检查、检验、取药、治疗等,全部在发热门诊内闭环完成。
11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安市中医医院。医院倡导普通患者自行来院,限制陪同;对老年患者、儿童患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实行“一患一陪护”制度。在候诊区,患者还需核验健康码,出示预约信息,实施“诊一候一”、间隔就座,避免聚集。诊室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医患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医护人员严格按要求做好标准防护,医生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患者乘梯、候诊、缴费、取药时,均需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鼓励患者采用自助机、手机缴费。
据了解,目前陕西各地医疗机构均多举措保障患者有序安全就诊。
陕西高校数量多、规模大,人员聚集性强。面对本轮疫情,全省各高校为确保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体育馆里,铺设着200张简易床,摆放着一床床被褥,这里是学校所有后勤工作人员的临时住处。为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西北政法大学后勤保障人员全天候在校值班值守,确保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学校食堂目前统一采购的主副食物可满足全校师生的就餐需求,并足量供应一元菜和免费汤供学生选择。”该校后勤保障处处长陈建宁说。
为切实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活有序进行,西北政法大学全体学工干部下沉一线,24小时在长安、雁塔两校区值守,并每天对学生进行健康信息统计,督促学生排队做核酸,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除走访宿舍外,我们还会接待学生的各类咨询,尤其是心理咨询和学业咨询。”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徐鹏说。
同时,该校门卫工作以“核验到位、登记到位、消杀到位”为要求,24小时严格核查校园进出人员和车辆。学校门诊部所有医护人员24小时待岗,确保能够及时反应、规范处置应急情况。校团委闻令而动,建立起“临时团支部”,设置团员“先锋岗”,组织校青年志愿者大队、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的主要学生骨干成立“青年抗疫突击队”,奔赴疫情防控各个岗位,为全校师生筑起了防疫“安全港”。
稳产保供,让群众安心放心
当前,全省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各大商超加大物资储备和供应,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
“我们集团目前存储小麦5.8万吨、油脂5.5万吨、成品面粉7100多吨、大米4800多吨,物资储备十分充足,完全能够满足西安市民需求。”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
据了解,为应对疫情,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还对供应链全流程进行把控,提前准备包装材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辅助材料物资,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记者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日前该局对咸阳市和西安市储备粮承储企业、成品粮油储备加工供应网点及大型商超的粮油加工供应储存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成品粮油库存充裕,加工企业运转正常,物流运输畅通,市场粮油产品品种齐全、规格多样、价格平稳,供应充足。目前,在全省粮食储备中,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总库存占比超过90%。陕西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完全能够满足全省群众的口粮消费需求。
11月25日11时许,记者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的一家超市看到,货架上蔬菜水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商品种类丰富。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超市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较前一日并无变化。
据长安区投资合作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群众“菜篮子、米袋子”安全稳定,该局与驻区重点商业企业密切联系,指导企业备足库存,组织货源;派驻专人进企入场,帮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协调解决企业在保供应期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4小时实时监测储备、供应情况,确保辖区供应充足。与此同时,长安区投资合作和商务局组织辖区内盒马、永辉、人人乐、惠欧、华润等企业开通线上供应渠道,打通保障小区居民基本生活物资需求渠道。截至目前,长安区华润万家、永辉等11家大型保供超市蔬菜、肉、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日库存量保持在180吨左右,货源充足、价格平稳。
记者还了解到,根据《西安市“菜篮子”商品保障应急预案》,西安市商务局按照“合理布局、相对稳定”的原则,确定了西部欣桥、新北城、摩尔、胡家庙、新生活、朱雀等6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作为市级“菜篮子”商品应急保供重点企业,承担“菜篮子”商品应急供应货源组织调运任务。各区县、开发区确定“菜篮子”商品社区零售店、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作为“菜篮子”商品应急供应网点,确保应急供应网点覆盖人口比较集中的街道(镇)。目前,西部欣桥、新北城、新生活、胡家庙、摩尔、朱雀6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日进货量在1.1万吨左右。
11月25日,榆林市沙河口恒生购物超市内,许多身穿防护服的快递员正有序对一袋袋货物进行检验、装车。
“目前,有来自邮政、顺丰等9家快递公司的120名快递员参与保供配送工作。”榆林市邮政管理局监管科工作人员马卡告诉记者,快递人员均严格按照无接触配送方式为市民提供服务,确保各类物资及时送达。截至11月25日18时,已累计配送各类生活物资1.98万次。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产保供工作,榆林市商务局联合市邮政管理局,畅通中心城区6家超市线上采购渠道,组织各快递企业在中心城区免费为市民配送生活物资,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目前,中心城区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价格保持平稳。”榆林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科工作人员田海燕介绍,榆林持续开展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启动生活物资保供三级体系。11月25日,中心城区已调入蔬菜1132吨、肉类58吨、蛋类31吨;供应蔬菜850吨、肉类41吨、蛋类20吨。目前库存量为蔬菜426.7吨、肉类92.6吨、蛋类24.3吨、大米1840吨、面2450吨、食用油657吨,能够满足市民生活物资需求。
同时,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榆阳区财政局开设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支付“绿色通道”,简化资金支付流程,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拨付环节顺畅,截至目前,已紧急拨付疫情防控经费1.27亿元,资金直达区卫生健康局、区交通运输局和各有关乡镇、街道等防疫一线单位,为全区快速打赢本轮疫情歼灭战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针对当前陕西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也紧抓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导各地统一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政策,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防交通卡口、服务区、客货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因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及时缓解物流不通不畅的“堵点”,加强重点物资临时接驳点和中转站的储备、运营工作,保障涉疫地区物资有序中转运输。
(陕西日报记者 刘芊羽 霍海澎 杨静 吕扬 吴莎莎 刘印 张乐佳 杨晓梅 实习生 雷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