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短讯!陕西: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让群众生活更好
在渭南市富平县美原镇鸿雁村,返乡创业者张永宁建起粗布生产基地,用非遗技艺带动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其中有不少是脱贫群众。图为在基地的生产车间,张永宁给员工进行技艺指导(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脱贫攻坚期间,陕西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陕西持续为有培训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不断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帮助脱贫人口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各地开展的技能培训和当地产业发展、市场需求贴得更近,“紫阳修脚师”“蓝田厨师”“武功绣娘”“周至园艺师”等一批劳务品牌逐渐叫响,为群众就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2月14日中午,在安康市汉滨区“禹金洲非遗集市”餐饮店,厨师方桥正在调制凉菜。
“前些年四处打工的时候,一个月挣一两千元。现在每月有6000多元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把老婆孩子从汉中老家接到了身边,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方桥说。
方桥今年35岁。从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在贫困中挣扎。父母种了一辈子地,他想外出闯一番。10多年间,他去过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在鞋厂的流水线上干过,也在餐馆当过服务员。他发现没一门手艺,工作不稳定,工资也上不去。
2017年,学手艺的机会来了。村干部打来电话说,推荐他参加技能培训。“能学手艺,还是免费的,我心想这多好啊。”方桥说,他打算往餐饮业发展,就报名参加了中式烹调师培训。
3个月时间里,方桥参加了理论和实操培训,还到一些酒店实地参观学习。之后,他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中式烹调师高级工证书,获得了去陕西禹金洲餐饮集团做厨师的机会,从此有了稳定收入,家里也慢慢脱了贫。
近几年,随着厨艺提升,方桥还带起了徒弟。安康市人社局联合职业院校、企业,组织有意愿提升技能的餐饮从业人员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方桥被聘为导师,为学员教授实践课。
从拼体力到靠技能,在陕西,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像方桥一样吃上了“技能饭”,走上了致富路。
每年春节前后,陕西开展“春风行动”,集中为返乡返岗农民工、重点帮扶对象等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图为今年2月17日,麟游县“春风行动”外出务工直通车开往西安(资料照片)。记者 田芳昕摄
脱贫攻坚期间,陕西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陕西持续为有培训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不断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帮助脱贫人口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各地开展的技能培训和当地产业发展、市场需求贴得更近,“紫阳修脚师”“蓝田厨师”“武功绣娘”“周至园艺师”等一批劳务品牌逐渐叫响,为群众就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方桥所在的陕西禹金洲餐饮集团,目前正和政府部门联合培育“安康美厨”劳务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就业。
当一些人通过一技之长迎来新生活,还有一些人,也迈上了人生的新起点。
12月14日9时许,渭南市富平县曹村镇便民服务中心,23岁的成莎莎正在帮助一位老人通过手机缴纳医疗保险费。正值陕西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缴费期,作为医保业务经办人的成莎莎,每天要接待很多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群众。
这份工作是当地政府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是提供托底安置的临时性过渡岗位。
成莎莎是渭南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今年6月大学毕业后,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加上父亲长期在外地的建筑项目务工,老家还有爷爷、奶奶需要照顾,成莎莎希望能找一份离家近且较为稳定的工作。
10月的一天,成莎莎接到富平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在了解成莎莎的情况后,表示希望上门和她聊聊。
过去,因为家庭贫困,成莎莎被纳入“雨露计划”,上学期间享受政府补贴。今年,陕西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为有需求的脱贫家庭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
“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到家里和我们聊天,了解我和家人的想法。他们建议我先就业再择业,这样既能减轻一些经济负担,也能积累工作经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提供‘131’就业服务。”成莎莎回忆。
所谓“131”就业服务,指的是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这让成莎莎觉得很贴心,和工作人员的谈话也促使她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考虑到自己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她接受了工作人员的建议,尝试先找工作。不久之后,她得到了一个在曹村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机会。
“做好脱贫家庭学子学业和就业工作,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可以说,‘稳定就业一人,巩固成果一家’。对于未就业的‘雨露计划’毕业生,我们结对制定‘一人一策’的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促进尽快就业。”富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田锋说。
今年4月,陕西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扎实推进2022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着力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就地就近就业容量、创业服务水平、职业培训供给能力等要求。各级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守牢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
从一趟趟开往全国各地的务工专车到一个个技能培训现场,从机器轰鸣的新社区工厂到企业集聚的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促进稳岗就业的探索和努力,让脱贫群众就业更稳、日子更好、笑容更甜。(记者 孟珂)
记者手记丨以稳岗就业让脱贫群众端稳“饭碗”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
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55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近七成。可以说,稳住了岗位、实现了就业,防止返贫致贫就有了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在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方面,陕西取得一些新进展、新成效。迎着政策“春风”,一批劳务品牌正在做大做强;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畅通的就业渠道,让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劳动者就业门路更广。
与此同时,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此外,总体而言,脱贫人口就业的水平、质量还有提升空间。比如,一部分脱贫户虽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不高,脱贫基础还不太稳固。通过技能就业的劳动者在脱贫人口就业中的比例还不高,这影响着脱贫人口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要继续抓实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以更精准的举措,千方百计让脱贫群众端稳就业“饭碗”,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孟珂)
基层心声
宝鸡市麟游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乃豪:
拓宽“家门口”的就业渠道
“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是我们的主责主业。目前,麟游县大力培育和发展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拓宽‘家门口’的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麟游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乃豪说。
麟游县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劳动力中大约三分之一是脱贫人口。除了一些群众选择外出务工,不少人通过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找到了当地农业基地、产业园区的就业岗位。
“我们将持续打造县镇村公共就业体系,发展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完善劳务服务‘一体化’组织架构,把人力资源、劳务派遣等就业服务延伸到村、精准到人,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措施,帮助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郭乃豪说。
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武江伟:
希望更多年轻人返乡入乡创业
寒冬时节,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仍是一片繁忙景象,一些院落正在进行民宿改造。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江伟马不停蹄,跟进各项工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武江伟在农村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天地。返乡创业5年,他开民宿、卖红枣产品,还在去年当选了村干部。循着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的蓝图,他希望擦亮千年古枣树品牌,让泥河沟人在脱贫之后端稳“金饭碗”。
“返乡创业就业,大有可为。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回来创业就业,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推动村上的产业发展,带着乡亲们一起,为更美好的生活奋斗。”武江伟说。
陕西康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讲师王荣荣:
愿每个奋斗者都能找到人生的航向
“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极深,因为这就是我自身经历的写照。”陕西康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讲师王荣荣感慨地说。
王荣荣曾是安康市汉滨区的一名贫困群众,通过当地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持证上岗成为一名家政服务员。在工作岗位上,她不断精进技能,成长为金牌月嫂,还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研究家政知识和行业动向,备课、教课,运营公司社交媒体账号分享家政服务技能……这是王荣荣现在的工作日常。她已由一线家政服务员转岗成为培训讲师,帮助更多人靠一技之长创造更好的生活。
“愿每个奋斗者都能找到人生的航向,收获幸福人生。”王荣荣说。
安康市人社局副局长蔡小安:
“精耕细作”抓好技能培训
“帮助脱贫人口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做好技能培训,不能‘大水漫灌’,而要‘精耕细作’。”安康市人社局副局长蔡小安说。
蔡小安在人社部门工作32年,其中有20多年都在做就业工作。他接触的劳动者中,很多人过去靠苦力吃饭,现在靠技能增收,甚至一些人靠技能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拿到了国家级荣誉。这样的变化让他感到欣喜。
“当前,通过技能就业的劳动者在脱贫人口就业中的比例还不高。我们要把技能培训的政策用好,不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帮助脱贫人口在技能培训之后实现就业增收,使其就业稳定性更好、个人发展更加长远。目前,我们一方面聚焦本地产业链,力求让技能培训方向符合市场需求;一方面大力培育劳务品牌,希望通过品牌效应为劳动者赢得市场竞争力。”蔡小安表示。(群众新闻记者 孟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