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名垂青史的故事 毛遂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名的。一个普通的门客,凭着勇气胆识,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作,同时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因此,毛遂有舌战群儒的外交才能,但他没有带兵拒敌的能力。所以毛遂之死也算是一个历史悲剧。
毛遂名垂青史的故事
让毛遂名垂青史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都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平原君准备出使楚国去商讨联合抗秦的大计,并准备从数百名门客中挑选20人跟随。当时选了19个人,还差一个人。毛遂抓住了这个机会,主动要求平原君跟随他出使。平原君非常惊讶,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这段话大致意思是说,平原君认为:凡是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像布袋里的锥子,一定会冒尖。但是你在我这里三年了,都没有人提过你的大名啊。毛遂辩驳道,你倒是把我放在布袋里啊!
当时的“国际局势”由秦国主导,其他六国知道只有联合对抗秦国才能勉强生存;一方面六国怕其他国家不出头,自己贸然出头引火烧身。所以,赵派使者去楚国求援,虽然楚国一阵扭捏,但最后还是要派援军的,但或是慢慢派,或是先驻军,坐观成败就另说了。
毛遂是个什么样的人
传说,平原君归来后不到一年,燕国趁赵国元气大伤派将军栗腹去攻打赵国,如此境况谁将指挥迎敌?毛遂自从促成两国合作后便享受着最高的待遇。平原君觉着毛遂有这个能力,或许是觉得自己给的这么高的工资不能浪费了,就逼着毛遂带着部队打仗。平原君从未想过他的外交能力和指挥一支庞大军队的能力之间的区别。在这一点上,一直自鸣得意的毛遂,对这件事的认识比平原君更清楚,毛遂请平原君不要任命自己为统帅。然后说,不是我怕死,而是我担不起这个责任。我可以是马前卒,但不能是千军万马的统帅。然而,不管毛如何拒绝,平原君坚持任命他为总司令。结果,毛羞于擦自己的脖子。
因此,毛遂是一个偏才。情急之下上台辩论,对他来说是最轻松冒尖的布口袋。恐怕只是带兵打仗最不合适。对于毛遂来说,平原君并不是一个伯乐,眼瘸的病入膏肓,一点也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