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不到2斤的“极早早产儿”获救,“毫米级”生命守护战打赢!
(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10月19日讯(通讯员 刘海霞 马如琴 记者 陈咏)每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一场场无声的生命守卫战每天都在发生。10月19日,记者从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了解到一个围绕一名体重不到2斤的极早早产儿的温情救助守护故事。
极早早产儿获救
记者了解到,该极早早产儿胎龄仅26周,体重只有930克,由外院转入扬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这个还没有两小瓶矿泉水重的小生命,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若发丝。“小生命能否挺过生命最初的难关,静脉营养支持是关键。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就是生存的基石。”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韩敏介绍,普通穿刺不仅难以成功,反复操作还会损伤血管,更无法承受高渗营养液的刺激。针对这个特殊患儿,医院采取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导管尖端直送至上腔静脉,那里血流充沛,可安全输注高渗液体,避免静脉炎,为患儿建立了一条稳定的“输液生命线”。
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场堪称“毫米级”的守护战。宝宝血管直径不足2毫米,稍有不慎就可能血管破裂、导管移位。在这样的血管中穿行,为胎龄仅26周、体重仅930克的婴儿放置PICC,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据悉,该院新生儿专科团队迎难而上,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精准定位,将细如发丝的导管轻柔送入血管,再经影像确认位置——这条“营养专线”终于打通。在团队全程精细护理下,导管持续为宝宝输送营养与药物。
记者采访获悉,经过医护全力呵护,宝宝体重稳步增长,生命体征渐趋平稳。近日出院时,体重已增至2.75公斤,也就是5斤半了。韩敏表示,这条“生命通道”,默默支撑他度过最早期的艰难时光。每一根细导管背后,都是技术与温度的交融;每一次生命续航,都源自绝不放弃的信念。2008年至今,医院已成功开展新生儿PICC置管1200例。不仅显著提高了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更推动了区域新生儿重症救护水平的整体提升。
校对 陶善工
标签: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