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努力餐:耳目一新的形式搬上了舞剧舞台
茶楼、竹椅、采耳、擦鞋、变脸、划拳;川菜、川剧、川曲、川歌、川舞……这些独具天府特色的文化元素,都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搬上了舞剧舞台。6月8日晚,由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革命献礼题材原创舞剧《努力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精彩亮相。这是成都首个拿下国内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的作品,也是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的全国五部舞剧之一,更被观众认为是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再次让红色主旋律成为票房口碑都爆棚的新爆款舞剧。
很多观众对舞剧《努力餐》的名字感到好奇,这是由于该剧创作源自真实历史。全国唯一一家革命文物饭店“努力餐”,是1929年在成都开业的四川风味大众餐厅,其名字意义是“为解决劳苦大众吃饭问题而努力不懈”,倡导“勤、俭、劳”的品质,开创了现代平民“快餐店”先河。创始人车耀先当时是中共四川特委委员,以经商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他在这里创办救亡刊物《大声》周刊,宣传抗日救亡,引导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这里也是中共四川省委的秘密党组织联络点,邓颖超等人曾在这里与车耀先会面。1946年车耀先被捕就义之后,其妻继续打理一切,直到去世。
舞剧《努力餐》正是根据这段真实感人的人物和历史改编创作。曾执导过《醒狮》等作品而备受瞩目的优秀编导王思思、钱鑫担任总导演,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邢辛担任灯光设计。主创团队在无数次深入实地考察采风的基础上,选定将川菜、川剧、川歌三组天府文化精粹融入舞剧表达中。
演出一开场,由舞美、灯光、音效、多媒体和演员表演共同营造出的电影谍战大片的时尚质感和紧张气氛,立刻将观众带入民族危亡、黑暗与光明斗争的时代背景当中。在充满戏剧张力的氛围中,一座上世纪30年代的成都餐馆出现在观众眼前。回锅肉、担担面、麻辣烫……空气中仿佛飘来麻辣香味,耳边仿佛传来“喊堂”的吆喝声,三教九流的客人川流不息,大碗茶、掏耳朵、擦皮鞋、划拳喝酒、变脸表演……成都市井生活百态跃然舞台之上。在人声鼎沸的餐馆中,主要人物依次露面,开餐楼的车老板、黄三妹夫妻、变脸艺人亮嗓子、经常光顾餐馆的冷处长,他们彼此猜测着对方的身份和目的,在血雨腥风的周旋当中展开惊心动魄的情报斗争,一场引人入胜的“谍战剧”也由此展开。
《努力餐》虽然是一部红色主旋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但独辟蹊径,在交代故事线索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充分调动舞蹈语汇抒情表意与细节刻画的功能,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营造了浓郁的市井气息与烟火味道,展现了独特的四川文化。剧中很多舞蹈编创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波诡云谲的变脸舞,暗藏杀机的筷子舞,优雅妩媚的倒茶舞,行云流水的印报舞,又酷又燃的自行车舞,坐着也能跳的竹椅舞,借鉴京剧《三岔口》的仨人盲舞,表现革命志士儿女情长的双人洗脚舞……似乎生活中样样事皆可起舞。而夫妻生离死别时,以深情一咬代吻,更是让人瞬间泪目的不俗妙笔。
剧中许多道具还兼顾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如脸谱是地下党“亮嗓子”掩饰身份的道具,“变脸”也暗指地下党的伪装与隐藏。印刷抗日报刊《大声》的革命者每人头饰中都设置了一个小灯泡,以其微弱的光亮作为舞台光源,也象征着每一位革命者的信念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剧中,不仅首次将“吃川菜”搬上舞台,开创舞剧中的“第一次”,还融入了川剧“变脸”等戏曲表演,新颖出彩。《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等耳熟能详的川渝民歌及川剧锣鼓等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曲风创意融合,也凸现着独特的地域元素表达。全剧最高潮,是当餐楼众人散去,主人公车老板挺直腰杆,拿起枪杆,此时热血激情的四川方言说唱rap响起,“为百姓加餐,努力努力;救民族危亡,血战到底!”已经牺牲的和仍在战斗的人们从燃烧的血色幕布后走出,壮烈的旋律、激昂的舞蹈,让现场爆发出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
正如编导钱鑫所言:“小餐馆,大社会,在充满四川人文精神的众生相里面,《努力餐》以当下视角回望历史,将革命故事作为一条红线主线,勾勒出四川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让党性在四川文化的滋养中生发出来,延续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血脉和民族精神。”舞美设计刘科栋则表示,“希望观众在具有当代审美的观赏体验中,看饿了肚子,演出后再来个夜宵,在美食中重新感受那个烽火动荡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信仰、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义士,刀光剑影中,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就是为了让天下太平没有战乱,让所有老百姓都吃饱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