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题材创作高潮 开辟电视短剧新生路
日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理想照耀中国》迎来收官,该剧用40集的篇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的闪光故事,展示了“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个阶段的典型人物和时代精神,记录了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生动诠释了何为理想,何以中国。截至目前,该剧豆瓣评分达8.2分,有上万篇短评、329篇长剧评,在新浪微博的总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200亿。为此我们特别邀请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分别撰写评论文章,总结该剧的创作经验,探讨如何利用影视作品讲好百年党史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中流击水》《大浪淘沙》等电视剧在荧屏掀起的中国共产党党史题材创作的高潮,激起了广大观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这批优秀的作品均取材于百年辉煌党史中的一段,塑造活跃于这段党史中的伟人形象和志士仁人形象,功不可没,利在千秋。其中,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敢为人先的湖南电视人以可贵的胆识创意,策划、拍摄的贯穿百年党史的40集电视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值得关注。作品精心挑选了40个伟大而平凡的中国故事,每集25分钟独立成篇,一经播出,反响热烈。不仅为荧屏增添了贯穿百年党史的新作品,而且让百年党史题材的人物画廊里,除领袖、伟人外,还增添了平凡中见伟大的新人物、新面孔,实现了这类题材创作的百花齐放,增强了作品的辨识度、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
从《真理的味道》中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到《纽扣》中小贩章华妹在改革开放中蹚出个体经营正道的故事,再到《磊磊的勋章》中女子柔道陪练员甘当无名英雄的故事、《信号》中北斗导航科研英雄的故事等,作品以“理想照耀中国”统领全剧,旨在为百年来在党的指引下、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哺育下,各条战线上中华儿女的精神历程、心灵轨迹和丰功伟业谱写荧屏画卷,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理想照耀中国》的成功问世,昭示了党在新时代领导文艺、领导电视剧创作中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新经验。一是要依靠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文化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湖南广电系统集中优势,强强联合,调集一流的电视剧编、导、演、摄、录、美、音、服等方面的人才,组成了十几个优化组合的创作集体,集中兵力攻坚,从而保证了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依靠艺术家,首先是识艺术家所长、用艺术家所长。总导演傅东育和总编剧梁振华,以及马少骅、王劲松等一批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的倾情出演,真正实现了创作生产力诸因素的优化组合。二是尊重和遵从艺术规律。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文艺创作必须尊重和遵从的重要规律。《理想照耀中国》剧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们虚心向党史、军史专家求教,学习党史、领悟原理,努力把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维转化为审美创作的内在驱动力;他们深入农村、工厂、机关、科研单位第一线,向熟悉剧中人物形象的同志学习,努力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以“理想”照耀创作,短剧虽短,但思想仍须精深、艺术尤应精湛、制作讲究精良。尽管《理想照耀中国》各集水平尚存差异,但总体上看都在努力向高峰攀登。
从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看,自1958年直播剧《一口菜饼子》问世至今,以篇幅体量论,创造出了短剧(半小时内)、短篇(一至二集)、中篇(三至八集)、长篇(九集以上)四种样式。如小说创作有小小说、短篇、中篇、长篇之分一样,电视剧这四种样式各司其职,对应着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上,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但是,毋庸讳言,近十余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短篇、中篇电视剧已近消亡,而短剧则基本绝迹。受制于市场和资本因素,时下电视剧越拍越长,尽管长篇电视剧因其容量大的审美优势而具备独特功能和价值,但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却也诞生了短时间内完整欣赏一部艺术品的需求,“短视频”的流行便是这种需求的印证。从这个意义上看,电视短剧的空缺确为憾事。既然今天的观众还需要,中国电视剧历史上创造形成的短剧、短篇、中篇、长篇传统,则断不应剥夺其生存权利。
如今,《理想照耀中国》以40集电视系列短剧集合体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文化优势,解决了广告招商的困难,为新时代电视短剧开辟了一条新生路。此外,电视艺术工作者们还通过《在一起》《最美逆行者》(均为2集短篇电视剧集合而成)、《百炼成钢》(8集中篇电视剧集合而成)等作品为短篇、中篇电视剧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了一条新生路,其意义不可小视。
最后,《理想照耀中国》为湖南广电系统通过制作高质量剧目培养新人提供了实战机会,为电视剧事业薪火相传,立下了功劳。短剧因其短而求精,在选材的眼光、细节的发现、语言的个性化及节奏的把控等方面,都给创作者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这正是锻炼新人的好战场。(作者:仲呈祥,系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