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 这弦歌声声的七十载

微信图片_20211105112150_副本.jpg

图说: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 主办方供图 下同

87岁的评弹表演艺术家赵开生,昨天带着22岁的徒孙季毅洋在乡音书苑排起了《珍珠塔·方卿见娘》,11月7日,这对爷孙搭档即将在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上亮相,托起这部出流派、出名家最多的长篇弹词。张如君、刘韵若、薛惠君、沈伟辰、孙淑英、庄凤珠、沈世华等久违舞台的老艺术家也将与当今评弹的中坚力量和新秀一起,娓娓道来上海评弹团这70年。

演绎建团史

弦歌声声催,曲苑繁花开,七十芳华弹指过,旧雨新知喜相会。从1952年新中国首部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去芜存菁的《玉蜻蜓·庵堂认母》等经典书目,再到《繁花》《林徽因》《战无硝烟》等近年大热的新创作品,一台名家纷呈的晚会,将用作品带领观众见证评弹艺术的继往开来。

江南评弹的魅力哪里来?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说道,根本在于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思想水平。“那时候老艺术家下生活,直接住在村民家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就是这么创作出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评弹团开始一项“拯救”工程,比较典型的就是《玉蜻蜓》《三笑》等书目。“过滤糟粕,但不能把味道过滤没了。”改书的过程中,蒋月泉把老的《庵堂认母》先说一遍,改完了大家互相听,再到书场里去演,听观众意见。

传承有章法,创新有苗头。在上个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上,苏州观众看完《战·无硝烟》由衷感叹:“到底是上海团!”这六个字,体现在台上的醇正味道,体现在后台的干净整洁。用高博文的话说:“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风气,我们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

见见老观众

“我马上就88岁了。”虽然赵开生的耳朵不太好,但依然咬字清晰,声如洪钟。最初接到演出通知,他有些犹豫,2013年他的心脏做了手术后,已经久未登台,上一次演《珍珠塔》,已是25年以前。“和老观众见个面”,这句话说服了赵开生。退休20多年,他的心里一直挂念着听众,想到老听众也在想着他,所以一口答应。

赵开生回忆起当初和这部书的缘分,小时候,听一位票友邻居唱评弹,听会了四句“方卿见娘”,正是这四句,让师父周云瑞拍板,带着赵开生踏入了评弹圈。这一次,赵开生自称是以一个听众和一个老演员的身份,坐在台上检验季毅洋、郑鸣秋两位青年演员的传承汇报。

晚会上青年演员解燕将单档表演《繁花》片段,三分钟里包含了说、唱、表等丰富内容。老听众在众多优秀的老中青评弹演员中,看见了解燕的名字,都很欣喜。看到这次团庆晚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举行,听众老王信手拈来,蒋月泉先生就曾在文化广场演出,弹唱经典曲目《莺莺操琴》,由“琶王”张鉴国伴奏。一位青年书迷感慨,如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正是评弹发展的好时节,祝福之声与对评弹的美好期待,不绝于耳。

评弹有新人

顶着“吴韵一哥”的名号十余年,高博文坦言,是时候让后生们挑梁了。基于此,他这次没有演出《珍珠塔》,而是让自己的先生带着自己的学生一同完成这回书。

高博文1991年进团,正逢评弹的低谷期,同学们都另谋生路,饶一尘、陈希安、赵开生三位老师比以往更加迫切地希望留住他。每次去饶一尘家,饶老师都要烧一台子菜;去陈希安家,高博文从来没空手回去;电视台邀请赵开生去录像,他都派高博文去,多花几倍精力给他说戏。

高博文成了上海评弹团艺术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到现在我也是这样对青年演员,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在上海工作是温暖的。给学生说戏,精妙之处也都是那时候老师们传给我的。”

00后的“颜值小生”林昱辰,这次要和搭档王雨虹,与师父黄海华、师母吴静慧四人共同演出《白蛇传》选曲。林昱辰透露,不久前有一档综艺节目找过他,希望他能加入新成立的曲艺男团,被他婉拒了。“我师父师母一直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从艺还是生活都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也很幸运,刚进团一年就去了国家大剧院演出,这次又碰上建团七十周年晚会,我想靠自己的本职工作红起来。”

微信图片_20211105113801_副本.jpg

图说:晚会节目单

除了传统书场,校园、豫园湖心亭、四川北路石库门里,都已经或即将成为评弹新阵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多国,都有上海评弹团的身影。在上海评弹团的微信公众号里,一条高赞回复表达着听众的认可:“评弹有新生,评弹话新声,评弹创新盛!”(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标签: 上海评弹团 成立70周年 庆典 晚会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