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我要为方孝孺正名一下

乡下耗子

换一个角度看当时的情况,气节是什么。

一是朱允炆与朱棣争天下,争的是朱家的天下。在这个争夺过程中,死了多少人?读书人死了多少?被裹挟进去的普通人死了多少?只有朱允炆们读书人的事儿值得说道?!

二是当时的读书人各自选择“靠山”。成王败寇,朱允炆赢,朱棣一拨人的结局会比朱棣赢了后朱允炆那拨人的结局好吗?


【资料图】

三是方孝孺们选择朱允炆,实施了削藩,削藩在明朝以前不是没有,成功的、失败的案例都有。但是,朱允炆和方孝孺们在用全国之力压迫一个地方藩王的条件下,损兵折将,最终沦为阶下囚,原因是什么?是朱允炆与方孝孺们“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不行。方孝孺们的名声远高于他们“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居“庙堂之高”,却“名”、“实”不符,至天下动荡,普通人为之家破人亡的有多少?在这种情形下,方孝孺这些读书人的气节能代表天下读书人的气节?!

这个,我要为方孝孺正名一下。

方孝孺不是谋臣更非将领,是类似三国时代陈琳,初唐时代骆宾王这类的人物,以文气著称,擅长诏书檄文。

真正误国误事的是齐泰、黄子澄之流。

方孝孺有大义。在以儒家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王朝时代,朱棣以藩王起兵夺位的行为是“不道”的,是动摇社会根基的,是遗祸百年的行为。

朱棣两子相争多年,幸而朱棣晚年未昏聩,没有废长立幼,其孙平定汉王叛乱,这才拨乱反正,未再有类似叛乱。

明朝算是好的。唐朝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杀兄囚父夺位。李世民晚年又没有拨乱反正,导致终唐一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所以说,方孝孺是有大义的,维持正常的继承制度是利国利民。

但是方孝孺太不识时务!

输了就是输了,死了也不能挽回。

不想屈从朱棣,大可装疯卖傻;不会装,一直哭也可以;想“就义”,找根绳子即可。何苦激怒朱棣?

激怒了能改变局势吗?不能。

当时蒙元遗风尚在(参考水浒好汉事迹);朱棣夺位,人心浮动,需要强力威慑。此时激怒朱棣,只能逼迫朱棣采取诛十族这种非常手段威慑不服者。

说的更直白点,方孝孺白死了,死的毫无价值,还连累了一大家子人。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